引用本文: 汪锐, 冯灵, 慕洁, 陈静, 何俐, 周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癫痫病房管理策略. 癫痫杂志, 2020, 6(4): 325-328. doi: 10.7507/2096-0247.20200052 复制
2019 年 12 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世界第六起、中国第一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迄今已影响全球数百万人[2],造成 10 万余人死亡。新冠肺炎可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类似癫痫发作样的临床症状[3, 4],此类患者作为疫情的隐形传播者,存在极大隐患。与慢性病管理一样,癫痫治疗需要定期随访和持续的药物供应[5],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就医困难、药物获得不足,可能出现反复癫痫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癫痫症状发作患者,防护不受控制;脑电图作为癫痫诊断必要检查,属于传染高危操作,对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有潜在传染风险。为此,我科积极响应,认真部署,严格管理,现总结如下。
1 启动科室抗击疫情整体工作部署
科室疫情部署是疫情期间所有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疫情一经发布,我科立即组建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护理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疫情管理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职权,应对疫情。
1.1 防护用品管理
新冠病毒以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临床防护用物供应是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我科首要工作是对防护用品储备量进行统计,并计划防护用品数量,与医院供应科沟通,进行防护用品的部署和使用规划。
1.2 科室人力资源管理
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医院门急诊防控筛查压力大,省疾控、武汉医务人员短缺,我科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要,采取自主报名、科室选送的方式,外派门急诊防控志愿者 45 名、武汉支援副教授 2 名、省疾控支援 5 名(其中科室副主任 1 名,护士 4 名)、院内 ICU 支援 3 名、院内急诊支援 2 名,并注重关注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和身心状态,弹性排班。
1.3 加强培训、积极自查自咎
医务人员作为临床患者直接接触频率最高的人群,临床工作防护意识、临床防控工作的实施情况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受疫情影响,培训方式受到限制,科室培训主要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国家卫健委公众号、科室内部联络群等培训为主,问卷星等应用程序考核为辅,检测培训效果。为保证制度落地和有效开展,医院−医教部、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督察,逐级梳理病房防控重点环节,查找防控风险点,优化科室管理流程。
2 癫痫患者三级管理及入院筛查
癫痫是世界上第四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 6500 多万人,在我国患病率为 7.15‰[5],其治疗需要定期随访和持续的药物供应[6]。更重要的是,癫痫病例分布不均,有相当高的一部分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区[6, 7],疫情的成功控制需要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8],限制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限制了患者医疗资源,使癫痫的管理变得困难。如何权衡疾病诊治与疫情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科对患者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由专业资质医生进行划分:① 患者和家庭层次:该层次患者侧重于自我管理,以微信平台和应用程序为载体,为患者提供癫痫及疫情相关的必要信息。它不仅可以作为自我管理的工具,还可以提供疫情教育、心理干预、患者信息收集和评估依据,可有效减少面对面接触的风险;② 社区支持层次:社区支持层次由普通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组成,既可作为住院患者初步筛查的门槛,也可为患者提供院前的基本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抗癫痫药物剂量调整、康复和心理健康管理;③ 医院层次:医院层次主要为新发癫痫患者和急需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支持。三级管理实质上是治疗需求和治疗策略的划分,旨在实现不同层次患者在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患者流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层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持续联络。在三级管理模式下,着重入院患者新冠肺炎筛查。
2.1 患者及家属筛查
在医院三级预检分诊(门/急诊大门-门/急诊护士站-门/急诊室)基础上,医院入院服务中心、住院大楼门口再次预检分诊加强外,病房设立 24 h 预检分诊台,保安、工人轮流值班管理,严格管控出入人员,进出人员需出示疫情防控行程码和病毒核酸检查结果,并进行体温监测及流行病学询问。各项指标均正常者方能进入病房。
2.2 流行病学史和症状询问
遵循“一聚集、二症状、三来自、四接触”[9]。①“一聚集”:近 2 周内是否与不明情况人员(指与家人、同住者等之外的人)有聚会或聚餐(8~10 人以上)经历;②“二症状”:3 天内有无发热;3 天内有无新出现的咳嗽、咽痛、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③“三来自”:来自境外(近两周是否有境外国家的出行史或居住史);来自疫区(近两周内是否有湖北、黑龙江或其他新冠疫区的出行史或居住史);来自有可疑病例的社区或单位(近两周内生活或工作的地方是否存在两例及以上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④“四接触”: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来自境外、湖北省或黑龙江省或国内其他新冠疫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有病例报道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
2.3 患者转运及收治
严格遵照医院规划专用电梯、专用通道进行转运;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各主要通道口、病房门口、护士站再次进行新冠肺炎筛查;患者入住病房,有条件尽量单间收治。
3 强化在院患者及家属管理
患者及家属是医院流动性最大的人群,防护意识较医务工作者薄弱;是院内疫情防控的关键和风险环节所在。我科在整个防控过程中将患者及家属视为重中之重。
3.1 设立病房专职巡视岗位
巡视岗位每日负责对科室各层级工作人员、患者、家属进行体温监测;清查病房陪伴数量及陪伴证的发放;巡查病房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协助病房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3.2 住院患者及陪护管理
① 疫情期间病房门禁实施 24 h 全封闭式管理,患者及陪护人员住院期间严禁非必要外出,若特殊情况需离开,向主管医生报备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外出;② 对住院患者实行“限制陪护,不探视”的原则,经医务人员评估需留陪护的患者每床发放唯一陪护证,HIS 系统录入陪伴信息,信息吻合、照片真实、加盖鲜章的陪伴证作为唯一凭证;③ 病房患者及家属均需全程佩戴口罩;④ 病房坚决禁止外卖人员进入,医院营养食堂配送餐食至病房门口,并且排队人员之间距离应>1 m;⑤ 卫生间用品严格按照床位标识分别放置,指导患者及家属勤洗手,大小便后及时冲水。
3.3 提供可视化探视系统
疫情期间严格限制留陪人数,导致患者和家属之间情绪联络受到限制,为深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宗旨,在医院的推进下,病房实施远程可视化探视,为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视频探视系统。主要针对二级监护室严禁留陪患者、病情危重无家属陪护患者、24 h 脑电监测避免电话信号干扰患者、对智能手机使用不熟悉但有探视需求的患者,家属可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每日下午为其提供可视化探视服务。利用视频探视系统家属进入探视界面,与患者进行视频会面,既满足了家属的探视需求,也可缓解患者情绪,同时也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还达到了提高脑电监测效果的作用,是优质护理服务在疫情管理期间的内容拓展。
4 建立病房疑似新冠患者应急预案
4.1 设立应急隔离房间
为应对收治的可疑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将固定房间设置为隔离房间,患者人数少时房间空置,患者人数多时可用于暂时收治患者,但做好沟通签字工作,当病房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条件配合病房应急情况处理,同时病房配置 5 套三级防护用具,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2 病房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疑似患者筛查应急预案》
一旦病房出现需筛查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立即汇报护士长、科室主任,启动应急预案:① 转移患者进入隔离房间,固定医务人员 2 名,医生和护士 1 名,全权负责该名患者诊治护理问题,接触时着三级防护用具;② 进一步进行新冠筛查;③ 等待结果期间所有具备接触史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原地不动,避免范围进一步扩大;④ 新冠结果为阳性者,按医院管理规定流程转入新冠肺炎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⑤ 新冠结果阴性者,请感染科专家会诊:如仍存在可疑,患者其本人仍需隔离房间隔离 14 天,固定人员进行诊治及护理,如解除警报,恢复正常诊治;⑥ 密切关注症状情况,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有必要患者待 2 次新冠筛查结果阴性,且体温正常、相关检查结果正常,方能解除隔离。
5 癫痫患者药物管理策略
癫痫患者住院时间有限,急性期发作控制和确诊后即回家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AEDs)作为癫痫治疗的基础[10],其主要的获得途径是在医院处方购买和药房购买两种形式。但疫情期间,由于部分市区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的限制,AEDs 获得困难;加之疫情影响,可能造成药物的短缺。2003 年非典爆发期间,即使是在大城市,某些药物也出现短缺[11],尤其是资源有限的地区,药物短缺问题愈加严重。研究显示疫情期间,患者最为担心的事情是购买 AEDs 困难(69.9%)[12],是主要的焦虑原因。疫情期间医院启动线上处方开药,配送到家功能,配合物流公司针对疫情推出的“非接触式快递服务”也为药物供给提供了便利。此外,我科中国西部农村的惊厥性癫痫管理计划,也为本次疫情药物管理提供一定借鉴意义。该计划通过当地初级保健医生进行挨家挨户的访谈,招收了所有痉挛性癫痫的患者,患者接受指定药物治疗,并每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随访。药物直接从制药公司购买,保证了药物的长期持续供应。在疫情期间,没有区域出现药物不足的报告。这表明,此法适用于癫痫疫情期间的管理,可提供借鉴。
6 癫痫住院患者脑电监测管理
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神经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脑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尤其是持续状态时,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时。我科在疫情期间制定 VEEG 监测标准化管理。
6.1 严格筛查甄别需进行脑电监测的患者
对非必要进行检查的患者予以延期处理,需入院进行脑电监测的患者标准如下:① 反复惊厥及非惊厥性癫痫或伴持续状态,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② 严重脑损伤需监测脑功能变化者;③ 重症监护室各种脑损伤程度判定及脑功能监测者;④ 患者频繁发作药物不能控制,需明确发作性质及发作类型者。行 VEEG 监测的癫痫患者入院流程见图 1。

6.2 实施医、技、护一体标准化视频脑电图监测管理方案
操作者应当:① 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可使用面屏进行防护;② 尽量避免站在患者正前方操作,减少正对面交谈,保持安全距离;③ 避免进行侵入式操作,如蝶骨电极,尽量采用贴附式;④ 避免进行过度换气检查(失神发作除外),以控制患者检查中咳嗽及飞沫传播[13-15]。
6.3 脑电图室要求
6.3.1 房间设置要求
患者尽量在独立的房间内进行检查,病房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因中央空调可传送细菌、病毒等污染环境,疫情期间不建议使用。
6.3.2 病房日常消毒
①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高频接触表面以 2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 1 次;② 出院患者床单元 1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臭氧消毒;③ 在院患者床单元 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 2 次;④ 病房监护室、多耐患者床单元、周围物品、医疗仪器等 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 4 次;⑥ 病房空气消毒: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每间病房每日 1 次,消毒时间 30 min。
7 癫痫患者心理干预
研究显示,癫痫患者本身就更易共患焦虑障碍[4]。30%~50% 的癫痫患者即使没有流行性疾病也会遭受焦虑。加之疫情带来的压力,28.8%~44.7% 的人出现焦虑[15, 16],癫痫患者焦虑水平高于健康人群[12],且癫痫患者往往较难得到有效的情绪调节[17],临床癫痫患者管理除诊治疾病外,心理干预同样重要。疫情特殊时期的心理指导,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医生和患者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及时沟通、充分交流,使癫痫症状得以控制[18]。我科建立癫痫患者网络联络平台,保证患者于医护团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使用微信公众号和应用软件平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推送疾病治疗、疫情防控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减低疾病相关的焦虑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鼓励运动及多样化的生活,保持心情愉快,战胜焦虑情绪。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暴发,医院成为抗击感染的主战场,我科虽然不是抗击疫情的一线,但借鉴以往“非典”“汶川地震”等大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经验,及时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对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做好疫情后方支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普通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管理提供建议。
2019 年 12 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世界第六起、中国第一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迄今已影响全球数百万人[2],造成 10 万余人死亡。新冠肺炎可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类似癫痫发作样的临床症状[3, 4],此类患者作为疫情的隐形传播者,存在极大隐患。与慢性病管理一样,癫痫治疗需要定期随访和持续的药物供应[5],疫情期间交通管制,就医困难、药物获得不足,可能出现反复癫痫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癫痫症状发作患者,防护不受控制;脑电图作为癫痫诊断必要检查,属于传染高危操作,对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有潜在传染风险。为此,我科积极响应,认真部署,严格管理,现总结如下。
1 启动科室抗击疫情整体工作部署
科室疫情部署是疫情期间所有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疫情一经发布,我科立即组建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护理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疫情管理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职权,应对疫情。
1.1 防护用品管理
新冠病毒以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临床防护用物供应是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我科首要工作是对防护用品储备量进行统计,并计划防护用品数量,与医院供应科沟通,进行防护用品的部署和使用规划。
1.2 科室人力资源管理
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医院门急诊防控筛查压力大,省疾控、武汉医务人员短缺,我科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要,采取自主报名、科室选送的方式,外派门急诊防控志愿者 45 名、武汉支援副教授 2 名、省疾控支援 5 名(其中科室副主任 1 名,护士 4 名)、院内 ICU 支援 3 名、院内急诊支援 2 名,并注重关注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和身心状态,弹性排班。
1.3 加强培训、积极自查自咎
医务人员作为临床患者直接接触频率最高的人群,临床工作防护意识、临床防控工作的实施情况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受疫情影响,培训方式受到限制,科室培训主要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国家卫健委公众号、科室内部联络群等培训为主,问卷星等应用程序考核为辅,检测培训效果。为保证制度落地和有效开展,医院−医教部、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督察,逐级梳理病房防控重点环节,查找防控风险点,优化科室管理流程。
2 癫痫患者三级管理及入院筛查
癫痫是世界上第四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 6500 多万人,在我国患病率为 7.15‰[5],其治疗需要定期随访和持续的药物供应[6]。更重要的是,癫痫病例分布不均,有相当高的一部分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地区[6, 7],疫情的成功控制需要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8],限制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限制了患者医疗资源,使癫痫的管理变得困难。如何权衡疾病诊治与疫情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科对患者实施三级管理模式,由专业资质医生进行划分:① 患者和家庭层次:该层次患者侧重于自我管理,以微信平台和应用程序为载体,为患者提供癫痫及疫情相关的必要信息。它不仅可以作为自我管理的工具,还可以提供疫情教育、心理干预、患者信息收集和评估依据,可有效减少面对面接触的风险;② 社区支持层次:社区支持层次由普通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组成,既可作为住院患者初步筛查的门槛,也可为患者提供院前的基本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抗癫痫药物剂量调整、康复和心理健康管理;③ 医院层次:医院层次主要为新发癫痫患者和急需治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支持。三级管理实质上是治疗需求和治疗策略的划分,旨在实现不同层次患者在地理上的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患者流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层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持续联络。在三级管理模式下,着重入院患者新冠肺炎筛查。
2.1 患者及家属筛查
在医院三级预检分诊(门/急诊大门-门/急诊护士站-门/急诊室)基础上,医院入院服务中心、住院大楼门口再次预检分诊加强外,病房设立 24 h 预检分诊台,保安、工人轮流值班管理,严格管控出入人员,进出人员需出示疫情防控行程码和病毒核酸检查结果,并进行体温监测及流行病学询问。各项指标均正常者方能进入病房。
2.2 流行病学史和症状询问
遵循“一聚集、二症状、三来自、四接触”[9]。①“一聚集”:近 2 周内是否与不明情况人员(指与家人、同住者等之外的人)有聚会或聚餐(8~10 人以上)经历;②“二症状”:3 天内有无发热;3 天内有无新出现的咳嗽、咽痛、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③“三来自”:来自境外(近两周是否有境外国家的出行史或居住史);来自疫区(近两周内是否有湖北、黑龙江或其他新冠疫区的出行史或居住史);来自有可疑病例的社区或单位(近两周内生活或工作的地方是否存在两例及以上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④“四接触”: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来自境外、湖北省或黑龙江省或国内其他新冠疫区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近两周是否接触过有病例报道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
2.3 患者转运及收治
严格遵照医院规划专用电梯、专用通道进行转运;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各主要通道口、病房门口、护士站再次进行新冠肺炎筛查;患者入住病房,有条件尽量单间收治。
3 强化在院患者及家属管理
患者及家属是医院流动性最大的人群,防护意识较医务工作者薄弱;是院内疫情防控的关键和风险环节所在。我科在整个防控过程中将患者及家属视为重中之重。
3.1 设立病房专职巡视岗位
巡视岗位每日负责对科室各层级工作人员、患者、家属进行体温监测;清查病房陪伴数量及陪伴证的发放;巡查病房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协助病房流动人口的管理等。
3.2 住院患者及陪护管理
① 疫情期间病房门禁实施 24 h 全封闭式管理,患者及陪护人员住院期间严禁非必要外出,若特殊情况需离开,向主管医生报备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外出;② 对住院患者实行“限制陪护,不探视”的原则,经医务人员评估需留陪护的患者每床发放唯一陪护证,HIS 系统录入陪伴信息,信息吻合、照片真实、加盖鲜章的陪伴证作为唯一凭证;③ 病房患者及家属均需全程佩戴口罩;④ 病房坚决禁止外卖人员进入,医院营养食堂配送餐食至病房门口,并且排队人员之间距离应>1 m;⑤ 卫生间用品严格按照床位标识分别放置,指导患者及家属勤洗手,大小便后及时冲水。
3.3 提供可视化探视系统
疫情期间严格限制留陪人数,导致患者和家属之间情绪联络受到限制,为深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宗旨,在医院的推进下,病房实施远程可视化探视,为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视频探视系统。主要针对二级监护室严禁留陪患者、病情危重无家属陪护患者、24 h 脑电监测避免电话信号干扰患者、对智能手机使用不熟悉但有探视需求的患者,家属可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每日下午为其提供可视化探视服务。利用视频探视系统家属进入探视界面,与患者进行视频会面,既满足了家属的探视需求,也可缓解患者情绪,同时也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还达到了提高脑电监测效果的作用,是优质护理服务在疫情管理期间的内容拓展。
4 建立病房疑似新冠患者应急预案
4.1 设立应急隔离房间
为应对收治的可疑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将固定房间设置为隔离房间,患者人数少时房间空置,患者人数多时可用于暂时收治患者,但做好沟通签字工作,当病房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条件配合病房应急情况处理,同时病房配置 5 套三级防护用具,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2 病房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疑似患者筛查应急预案》
一旦病房出现需筛查患者或疑似患者应立即汇报护士长、科室主任,启动应急预案:① 转移患者进入隔离房间,固定医务人员 2 名,医生和护士 1 名,全权负责该名患者诊治护理问题,接触时着三级防护用具;② 进一步进行新冠筛查;③ 等待结果期间所有具备接触史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原地不动,避免范围进一步扩大;④ 新冠结果为阳性者,按医院管理规定流程转入新冠肺炎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⑤ 新冠结果阴性者,请感染科专家会诊:如仍存在可疑,患者其本人仍需隔离房间隔离 14 天,固定人员进行诊治及护理,如解除警报,恢复正常诊治;⑥ 密切关注症状情况,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有必要患者待 2 次新冠筛查结果阴性,且体温正常、相关检查结果正常,方能解除隔离。
5 癫痫患者药物管理策略
癫痫患者住院时间有限,急性期发作控制和确诊后即回家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AEDs)作为癫痫治疗的基础[10],其主要的获得途径是在医院处方购买和药房购买两种形式。但疫情期间,由于部分市区交通管制和人员流动的限制,AEDs 获得困难;加之疫情影响,可能造成药物的短缺。2003 年非典爆发期间,即使是在大城市,某些药物也出现短缺[11],尤其是资源有限的地区,药物短缺问题愈加严重。研究显示疫情期间,患者最为担心的事情是购买 AEDs 困难(69.9%)[12],是主要的焦虑原因。疫情期间医院启动线上处方开药,配送到家功能,配合物流公司针对疫情推出的“非接触式快递服务”也为药物供给提供了便利。此外,我科中国西部农村的惊厥性癫痫管理计划,也为本次疫情药物管理提供一定借鉴意义。该计划通过当地初级保健医生进行挨家挨户的访谈,招收了所有痉挛性癫痫的患者,患者接受指定药物治疗,并每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随访。药物直接从制药公司购买,保证了药物的长期持续供应。在疫情期间,没有区域出现药物不足的报告。这表明,此法适用于癫痫疫情期间的管理,可提供借鉴。
6 癫痫住院患者脑电监测管理
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神经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脑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尤其是持续状态时,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时。我科在疫情期间制定 VEEG 监测标准化管理。
6.1 严格筛查甄别需进行脑电监测的患者
对非必要进行检查的患者予以延期处理,需入院进行脑电监测的患者标准如下:① 反复惊厥及非惊厥性癫痫或伴持续状态,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② 严重脑损伤需监测脑功能变化者;③ 重症监护室各种脑损伤程度判定及脑功能监测者;④ 患者频繁发作药物不能控制,需明确发作性质及发作类型者。行 VEEG 监测的癫痫患者入院流程见图 1。

6.2 实施医、技、护一体标准化视频脑电图监测管理方案
操作者应当:① 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可使用面屏进行防护;② 尽量避免站在患者正前方操作,减少正对面交谈,保持安全距离;③ 避免进行侵入式操作,如蝶骨电极,尽量采用贴附式;④ 避免进行过度换气检查(失神发作除外),以控制患者检查中咳嗽及飞沫传播[13-15]。
6.3 脑电图室要求
6.3.1 房间设置要求
患者尽量在独立的房间内进行检查,病房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min。因中央空调可传送细菌、病毒等污染环境,疫情期间不建议使用。
6.3.2 病房日常消毒
①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高频接触表面以 2 000 mg /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 1 次;② 出院患者床单元 1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臭氧消毒;③ 在院患者床单元 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 2 次;④ 病房监护室、多耐患者床单元、周围物品、医疗仪器等 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 4 次;⑥ 病房空气消毒: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每间病房每日 1 次,消毒时间 30 min。
7 癫痫患者心理干预
研究显示,癫痫患者本身就更易共患焦虑障碍[4]。30%~50% 的癫痫患者即使没有流行性疾病也会遭受焦虑。加之疫情带来的压力,28.8%~44.7% 的人出现焦虑[15, 16],癫痫患者焦虑水平高于健康人群[12],且癫痫患者往往较难得到有效的情绪调节[17],临床癫痫患者管理除诊治疾病外,心理干预同样重要。疫情特殊时期的心理指导,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医生和患者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及时沟通、充分交流,使癫痫症状得以控制[18]。我科建立癫痫患者网络联络平台,保证患者于医护团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使用微信公众号和应用软件平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推送疾病治疗、疫情防控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减低疾病相关的焦虑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鼓励运动及多样化的生活,保持心情愉快,战胜焦虑情绪。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暴发,医院成为抗击感染的主战场,我科虽然不是抗击疫情的一线,但借鉴以往“非典”“汶川地震”等大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经验,及时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对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做好疫情后方支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普通病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管理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