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识别脑结构性病变对癫痫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物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术后癫痫无发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约 1/3 的癫痫患者在常规磁场强度(1.5T 和 3T)MRI 检查无法发现病变。现有研究已证明 7T- MRI 在 1.5T 和/或 3T-MRI 检查中有或无已知致痫性病变的患者中有应用价值。然而,将 7T-MRI 用于临床仍具挑战性,尤其是在刚开始或准备开始应用的癫痫中心,并且有必要对 7T-MRI 在癫痫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具体推荐意见。7T 癫痫特别工作小组(一个代表有 2 000 例癫痫患者扫描经验的 21 个 7T-MRI 中心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于 2020 年 12 月在《Neurology》上发表了《7R-MRI 癫痫特别工作组关于 7T-MRI 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下文简称为“共识”)。该《共识》针对 7T-MRI 在癫痫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患者准备、扫描协议和设置、技术挑战、图像分析等进行了指导,并对 7T- MRI 在癫痫患者中未来的分子和功能显像进行了讨论。当然仍有检查的年龄、如何缩短扫描时间、阅图规范等问题未得到解决。不过鉴于 7T-MRI 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我国已有部分医院开始引进 7T-MRI 设备,本文旨在解读《共识》,希望对推荐转诊、合适的 7T-MRI 扫描方案和图像分析来指导临床 7T-MRI 在癫痫管理中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对神经科学领域临床诊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也不断探索更高清图像、磁化率效应增强、图像对比度更好和更高信噪比的磁共振技术,其中超高场强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7T-MRI 就是超高场强的 MRI 技术的一个体现(图 1)。早在 1999 年,全球第一台 7T-MRI 就在明尼苏达大学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开展应用,2017 年 10 月 12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 7T-MRI 用于临床,首个临床应用的 7T-MRI 于 2017 年 10 月 20 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Mayo Clinic)安装。此后,很多 7T-MRI 陆续在全球各大学和研究机构装机,总装机量约有 100 台。我国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有两台 7T-MRI 用于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在购置和安装 7T-MRI 设备。
尽管近 20 种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癫痫药物(AEDs)的上市,但仍有 1/3 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s resistant epilepsy,DRE),这些患者可能需要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癫痫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但切除性手术依然是对癫痫控制最有效的外科方法,要完成切除性手术需要定位致痫区,并且准确分析致痫区切除后是否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1]。在致痫区的评估中 MRI 技术、脑电图(EEG)与症状学分析是三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检查,大量研究证实癫痫外科切除性手术后癫痫无发作的最重要相关因素是 MRI 发现致痫病灶并且全切除[2, 3]。如果通过 MRI 识别出致痫病灶,手术后成功的几率要高 2.5~3 倍[4]。同时,精确识别切除切缘对于提高手术后癫痫控制同样至关重要,使用 1.5T 或 3T 通常很难准确显示致痫灶的边界。此外,在约 1/3 的局灶性 DRE 患者中 MRI 检测不到结构性病变,成为手术病例选择的主要限制。最后,MRI 显像阴性也影响了颅内电极植入的定位,颅内电极植入除癫痫发作定位外,还用于慢性脑电刺激治疗和引导定向激光消融。因此,MRI 发现致痫病灶是癫痫外科一直追求的目标。现已证实 7T-MRI 在结节性硬化症[2]、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3](图 2)、海马硬化等领域可提高病变的阳性率和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从而利用术前定位致痫灶并达到全切除。

正常的 MRI 白灰质界线呈细线状表现,如果这一线状结构消失或变粗,提示白灰质界线不清
尽管 7T-MRI 有明显优势,但射频分布不均、扫描序列参数设置、病例选择等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 7T-MRI 在癫痫中的应用。2019 年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Opheim、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Kolk、瑞典隆德大学 Bloch、荷兰 ACE Kempenhaeghe 的 Colo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Davi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Henry 教授等牵头,基于全球 21 个中心(中国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团队)2 000 多例癫痫患者 7T MRI 检查经验,2020 年 12 月在《Neurology》上发表了《7T-MRI 癫痫特别工作组关于 7T-MRI 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4],为使该共识在 7T-MRI 的中国癫痫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特此进行解读。
1 临床指征、患者准备及安全性
1.1 临床指征
《共识》首先强调 7T-MRI 设备应当得到 CE/FDA 的批准或者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授权;其次,在选择检查的对象时要综合考虑到临床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应结合高场强 MR 成像的特殊适应征、MR 检查的一般禁忌证、高场强环境固有的潜在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选择;第三,7T-MRI 在癫痫患者中的主要适应证是通过改善图像质量,识别可能与局灶性 DRE 有关的形态学病变或者更好地描述或分类已知病变,《共识》推荐了四个主要适应证:① 3T-MRI 阴性病例,特别是其它术前评估检查支持存在局灶性异常的患者;② 因 3T-MRI 提供的信息有限,难以对病灶定性和确定边界者,或者因 3T-MRI 的部分容积效应而可能存在假阳性的患者;③ 需要显示细微的信号变化、萎缩或畸形的精细结构而增加电极植入位置的准确性的患者;④ 累及功能区,需要进行静息态 fMRI 成像,避免对大脑生理部位的医源性损伤的患者。
1.2 患者 7T-MRI 的耐受性问题
解决好患者的耐受性问题,可避免运动相关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7T-MRI 检查中影响耐受性的因素包括:更长的采集时间,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不适和肌肉骨骼疼痛(约 25%),以及检查中睡眠相关癫痫发作的风险;扫描孔径更长且线圈更小,可增加幽闭恐惧症、后脑麻木等风险,如无足够空间佩戴耳机时,可以使用耳塞和/或软粘土来减少 MR 的扫描噪音;周围神经刺激(报道发生率约在 23%~63%)、进出 B0 场运动引起的头晕(25%~80%)、闻到金属的味道也较常见。
1.3 患者的安全性
目前患者的最低年龄尚不定论,本次工作组也未形成共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检查的患者要求是≥8 岁;植入物的安全对 7T-MRI 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按照 3T-MRI 的标准执行。7T-MRI B0 场产生的位移力和扭矩更高,射频波长更短,植入物射频加热的风险增加。目前,对于 7T 植入的安全性尚无全球共识,在涵盖植入物类型和安全边界的官方 7T-MRI 安全指南制定之前,射频线圈体积内的植入物许可应根据文献或当地的测试获得本地有关部门批准。
2 扫描协议和垫片应用
2.1 扫描序列与参数
在 2019 年特别工作小组专门发放了调查表,让 21 个中心填写本单位使用的扫描序列、参数等,特别是不同疾病的扫描参数。总体扫描序列与癫痫病患者的 3T-MRI 的最新扫描序列建议基本一致,基于各中心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评级,《共识》推荐了 8 个序列,主要扫描参数见表 1,“一般”完成全部序列扫描约需要 50min。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根据患者的特征和临床需要,应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扫描,以防止运动伪影对最重要序列评估的干扰。

2.2 电介质垫的使用
射频场不均匀通常表现为颞叶和小脑的对比度变化或信号丢失(图 1f),在 FLAIR 图像上最明显,在 T2 加权图像上也很明显。增加射频场均匀性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在头每侧应用电介质垫片(厚度<1cm)(图 3,参见原文图 1)。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发射线圈中引入电介质垫片,MR 设备的特殊吸收率(SAR 值)会有变化,每台设备应当模拟不同垫片放置位置估算特殊吸收率以确保患者安全是很重要的,标准的 NOVA 头部线圈已经完成这类模拟,并发表了相关结果当使用其他线圈时,应执行新的模拟实验。在完成包括垫片在内的实时特殊吸收速率(SAR 值)计算前,若患者之间的传输设置不同,则不应使用垫片。

3 不同癫痫的 MRI 扫描选择和人工图像分析
3.1 人工图像分析
不能完全用 3T-MRI 的图像分析经验要进行 7T-MRI 的评估,阅图者需要重新适应健康组织和病理结构“模型”,但目前尚无统一的 7T-MRI 阅图训练教材。《共识》建议参考几个 7T-MRI 扫描序列(最好是健康志愿者),以了解这些序列的结构影像特征。7T 图像质量提高会帮助发现一些病理改变,可能会将一些非常小的血管、血管周围空间和 u 纤维可以清楚地识别,不要误认为是异常结构(图 4)。同时,还可帮助分辨 3T-MRI 因层厚大而出现的假阳性分界模糊和 Transmantle 征。此外,7T-T1 加权图像(MPRAGE/MP2RAGE)即使没有造影剂,也可使动脉显影(图 1f)。

3.2 伪影和处理
射频场的非均匀性效应相关伪影和磁敏感伪影是最重要的伪影(图 1f)。前者可通过介质垫片部分消除,后者可根据大脑感兴趣区调整窗宽和窗位,提高图像对比度。进出大血管的血流伪影需要注意,尤其是当这种伪影位于灰质或白质时,应注意不要误认为病理改变。
3.3 不同病变的 MRI 扫描选择
不同病变选择的扫描方式会有不同(表 2)。虽然总体上,优选的扫描方式和影像学上的表现与 3T-MRI 没有根本的区别,但仍然存在差异。

4 临床应用中技术问题
《共识》中专门讨论了超高场强平台工作带来的技术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4.1 发射射频场
发射射频场(Transmit RF fields)是 7T 的主要挑战之一。更高的1H 拉莫尔频率意味着更短的射频波长,可能导致特定目标翻转角度的具体吸收速率 SAR 值增加,容易形成空间局部热点,从而构成安全隐患。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① 适用于 7T 平台单/双发射线圈的现有技术:电介质垫片、采用特殊扫描序列(如对射频场变化相对不敏感的绝热脉冲)等;② 仅使用多发射(pTx)系统的研究中心才能使用的先进技术:高阶匀场和无校准的 pTx“通用脉冲”模型等,但这些方法需要 CE/FDA 批准。
4.2 动作校正
高分辨率 7T-MRI 序列对运动特别敏感,特别是 T2 加权序列或回波平面成像(EPI)等高敏感性序列。尽管已提出一些有希望的校正方法,但目前实际应用困难。在序列设计时嵌入脂肪选择导航器或相位导航器的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另外,为了校正运动引起的 B0 变化,除了设置合理成像几何参数外,还需要一种动态更新匀场参数的前瞻性校正技术。
4.3 敏感性影响和伪差
不同的组织的磁敏感性和局部场不均匀性不同,并且这种特性随场强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易感性增加的组织成分(如脱氧血红蛋白、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可以更容易地通过 7T-T2 加权序列(包括 SWI、QSM 和 BOLD 成像)显示出来。然而,具有不同易感特性的组织也会造成不良的局部不均匀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不良影响,在大多数新的 7T 平台上,都使用了自动化 B0 匀场技术。其它新方法也在持续不断地开发。
5 未来方向
用 7T-MRI 还可以详细地分析组织的功能和分子构成,开展一些新技术,并可能使癫痫患者受益。
5.1 fMRI
使用 7T 功能磁共振(7T-fMRI)进行功能连接研究,可以评估脑网络改变,提高术前病变定位。与 3T-fMRI 相比,任务态 7T-fMRI 对 BOLD 变化有更高敏感性,可以改善定位和减少采集时间。同时进行 EEG-fMRI 记录和使用超高场强的薄层 fMRI 可以提高定位癫痫活动相关的皮质(内)血流动力学和层特异性脑节律改变。
5.2 磁共振波谱分析和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
7T-MRI 具有高场强和高光谱分辨率,提高了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在低场强下很难分辨的 GABA 和谷氨酸等分子,从而可以利用 7T 磁共振波谱分析探索神经递质脑网络的概念。作为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一种全脑替代方案,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GluCEST)也被用于癫痫研究。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在 MRI 阴性的颞叶癫痫患者中,癫痫发作相关海马的谷氨酸浓度升高。
5.3 X-核 MRI
X 核-MRI 除了对可见病变外,还可以探测分子和细胞功能障碍。如,钠(23Na)MRI,可以评估人类大脑的离子稳态和细胞活力,将是癫痫成像的一个很好的备选者。既往研究表明,23Na-MRI 对癫痫活动相关的病理过程敏感。
6 总结
该《共识》是基于现有文献和 7T 癫痫专门工作小组的 21 家中心的临床与研究经验,也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技术挑战有待解决,同时在癫痫领域还需要更多的专门优化的(而非临床使用)3T 扫描方案与 7T 扫描序列临床结果的对比,从而分析 7T-MRI 的优势和应用指征,同时 7T-MRI 扫描的参数也需要不断优化,安全性(特别是对植入物的安全性)需不断的模拟实验和临床验证。临床应用中,7T-MRI 对病灶显示和轮廓更好,且更少不确定性病灶。当前癫痫患者应用 7T-MRI 的临床指证:怀疑有病变、但在 3T 不能确定存在病变,或者需要提供更多影像特征的病变。癫痫 7T-MRI 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包括功能与分子影像等非结构成像技术。
随着我国 7T-MRI 用于临床诊断的日益增加,我们希望此篇《共识》及本解读对临床建立 7T-MRI 癫痫检查方案能提供有用的指导。
解读自:Opheim G,van der Kolk A,Bloch KM,et al. 7T Epilepsy Task Force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7T in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 2020 Dec 22:10.1212/WNL.0000000000011413.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1413.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对神经科学领域临床诊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也不断探索更高清图像、磁化率效应增强、图像对比度更好和更高信噪比的磁共振技术,其中超高场强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7T-MRI 就是超高场强的 MRI 技术的一个体现(图 1)。早在 1999 年,全球第一台 7T-MRI 就在明尼苏达大学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开展应用,2017 年 10 月 12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 7T-MRI 用于临床,首个临床应用的 7T-MRI 于 2017 年 10 月 20 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Mayo Clinic)安装。此后,很多 7T-MRI 陆续在全球各大学和研究机构装机,总装机量约有 100 台。我国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有两台 7T-MRI 用于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在购置和安装 7T-MRI 设备。
尽管近 20 种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癫痫药物(AEDs)的上市,但仍有 1/3 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s resistant epilepsy,DRE),这些患者可能需要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癫痫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但切除性手术依然是对癫痫控制最有效的外科方法,要完成切除性手术需要定位致痫区,并且准确分析致痫区切除后是否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1]。在致痫区的评估中 MRI 技术、脑电图(EEG)与症状学分析是三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检查,大量研究证实癫痫外科切除性手术后癫痫无发作的最重要相关因素是 MRI 发现致痫病灶并且全切除[2, 3]。如果通过 MRI 识别出致痫病灶,手术后成功的几率要高 2.5~3 倍[4]。同时,精确识别切除切缘对于提高手术后癫痫控制同样至关重要,使用 1.5T 或 3T 通常很难准确显示致痫灶的边界。此外,在约 1/3 的局灶性 DRE 患者中 MRI 检测不到结构性病变,成为手术病例选择的主要限制。最后,MRI 显像阴性也影响了颅内电极植入的定位,颅内电极植入除癫痫发作定位外,还用于慢性脑电刺激治疗和引导定向激光消融。因此,MRI 发现致痫病灶是癫痫外科一直追求的目标。现已证实 7T-MRI 在结节性硬化症[2]、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3](图 2)、海马硬化等领域可提高病变的阳性率和更好地显示病灶范围,从而利用术前定位致痫灶并达到全切除。

正常的 MRI 白灰质界线呈细线状表现,如果这一线状结构消失或变粗,提示白灰质界线不清
尽管 7T-MRI 有明显优势,但射频分布不均、扫描序列参数设置、病例选择等方面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 7T-MRI 在癫痫中的应用。2019 年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Opheim、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Kolk、瑞典隆德大学 Bloch、荷兰 ACE Kempenhaeghe 的 Colo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Davi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Henry 教授等牵头,基于全球 21 个中心(中国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团队)2 000 多例癫痫患者 7T MRI 检查经验,2020 年 12 月在《Neurology》上发表了《7T-MRI 癫痫特别工作组关于 7T-MRI 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4],为使该共识在 7T-MRI 的中国癫痫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特此进行解读。
1 临床指征、患者准备及安全性
1.1 临床指征
《共识》首先强调 7T-MRI 设备应当得到 CE/FDA 的批准或者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授权;其次,在选择检查的对象时要综合考虑到临床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应结合高场强 MR 成像的特殊适应征、MR 检查的一般禁忌证、高场强环境固有的潜在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选择;第三,7T-MRI 在癫痫患者中的主要适应证是通过改善图像质量,识别可能与局灶性 DRE 有关的形态学病变或者更好地描述或分类已知病变,《共识》推荐了四个主要适应证:① 3T-MRI 阴性病例,特别是其它术前评估检查支持存在局灶性异常的患者;② 因 3T-MRI 提供的信息有限,难以对病灶定性和确定边界者,或者因 3T-MRI 的部分容积效应而可能存在假阳性的患者;③ 需要显示细微的信号变化、萎缩或畸形的精细结构而增加电极植入位置的准确性的患者;④ 累及功能区,需要进行静息态 fMRI 成像,避免对大脑生理部位的医源性损伤的患者。
1.2 患者 7T-MRI 的耐受性问题
解决好患者的耐受性问题,可避免运动相关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7T-MRI 检查中影响耐受性的因素包括:更长的采集时间,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不适和肌肉骨骼疼痛(约 25%),以及检查中睡眠相关癫痫发作的风险;扫描孔径更长且线圈更小,可增加幽闭恐惧症、后脑麻木等风险,如无足够空间佩戴耳机时,可以使用耳塞和/或软粘土来减少 MR 的扫描噪音;周围神经刺激(报道发生率约在 23%~63%)、进出 B0 场运动引起的头晕(25%~80%)、闻到金属的味道也较常见。
1.3 患者的安全性
目前患者的最低年龄尚不定论,本次工作组也未形成共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检查的患者要求是≥8 岁;植入物的安全对 7T-MRI 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按照 3T-MRI 的标准执行。7T-MRI B0 场产生的位移力和扭矩更高,射频波长更短,植入物射频加热的风险增加。目前,对于 7T 植入的安全性尚无全球共识,在涵盖植入物类型和安全边界的官方 7T-MRI 安全指南制定之前,射频线圈体积内的植入物许可应根据文献或当地的测试获得本地有关部门批准。
2 扫描协议和垫片应用
2.1 扫描序列与参数
在 2019 年特别工作小组专门发放了调查表,让 21 个中心填写本单位使用的扫描序列、参数等,特别是不同疾病的扫描参数。总体扫描序列与癫痫病患者的 3T-MRI 的最新扫描序列建议基本一致,基于各中心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评级,《共识》推荐了 8 个序列,主要扫描参数见表 1,“一般”完成全部序列扫描约需要 50min。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根据患者的特征和临床需要,应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扫描,以防止运动伪影对最重要序列评估的干扰。

2.2 电介质垫的使用
射频场不均匀通常表现为颞叶和小脑的对比度变化或信号丢失(图 1f),在 FLAIR 图像上最明显,在 T2 加权图像上也很明显。增加射频场均匀性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在头每侧应用电介质垫片(厚度<1cm)(图 3,参见原文图 1)。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发射线圈中引入电介质垫片,MR 设备的特殊吸收率(SAR 值)会有变化,每台设备应当模拟不同垫片放置位置估算特殊吸收率以确保患者安全是很重要的,标准的 NOVA 头部线圈已经完成这类模拟,并发表了相关结果当使用其他线圈时,应执行新的模拟实验。在完成包括垫片在内的实时特殊吸收速率(SAR 值)计算前,若患者之间的传输设置不同,则不应使用垫片。

3 不同癫痫的 MRI 扫描选择和人工图像分析
3.1 人工图像分析
不能完全用 3T-MRI 的图像分析经验要进行 7T-MRI 的评估,阅图者需要重新适应健康组织和病理结构“模型”,但目前尚无统一的 7T-MRI 阅图训练教材。《共识》建议参考几个 7T-MRI 扫描序列(最好是健康志愿者),以了解这些序列的结构影像特征。7T 图像质量提高会帮助发现一些病理改变,可能会将一些非常小的血管、血管周围空间和 u 纤维可以清楚地识别,不要误认为是异常结构(图 4)。同时,还可帮助分辨 3T-MRI 因层厚大而出现的假阳性分界模糊和 Transmantle 征。此外,7T-T1 加权图像(MPRAGE/MP2RAGE)即使没有造影剂,也可使动脉显影(图 1f)。

3.2 伪影和处理
射频场的非均匀性效应相关伪影和磁敏感伪影是最重要的伪影(图 1f)。前者可通过介质垫片部分消除,后者可根据大脑感兴趣区调整窗宽和窗位,提高图像对比度。进出大血管的血流伪影需要注意,尤其是当这种伪影位于灰质或白质时,应注意不要误认为病理改变。
3.3 不同病变的 MRI 扫描选择
不同病变选择的扫描方式会有不同(表 2)。虽然总体上,优选的扫描方式和影像学上的表现与 3T-MRI 没有根本的区别,但仍然存在差异。

4 临床应用中技术问题
《共识》中专门讨论了超高场强平台工作带来的技术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4.1 发射射频场
发射射频场(Transmit RF fields)是 7T 的主要挑战之一。更高的1H 拉莫尔频率意味着更短的射频波长,可能导致特定目标翻转角度的具体吸收速率 SAR 值增加,容易形成空间局部热点,从而构成安全隐患。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① 适用于 7T 平台单/双发射线圈的现有技术:电介质垫片、采用特殊扫描序列(如对射频场变化相对不敏感的绝热脉冲)等;② 仅使用多发射(pTx)系统的研究中心才能使用的先进技术:高阶匀场和无校准的 pTx“通用脉冲”模型等,但这些方法需要 CE/FDA 批准。
4.2 动作校正
高分辨率 7T-MRI 序列对运动特别敏感,特别是 T2 加权序列或回波平面成像(EPI)等高敏感性序列。尽管已提出一些有希望的校正方法,但目前实际应用困难。在序列设计时嵌入脂肪选择导航器或相位导航器的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另外,为了校正运动引起的 B0 变化,除了设置合理成像几何参数外,还需要一种动态更新匀场参数的前瞻性校正技术。
4.3 敏感性影响和伪差
不同的组织的磁敏感性和局部场不均匀性不同,并且这种特性随场强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易感性增加的组织成分(如脱氧血红蛋白、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可以更容易地通过 7T-T2 加权序列(包括 SWI、QSM 和 BOLD 成像)显示出来。然而,具有不同易感特性的组织也会造成不良的局部不均匀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不良影响,在大多数新的 7T 平台上,都使用了自动化 B0 匀场技术。其它新方法也在持续不断地开发。
5 未来方向
用 7T-MRI 还可以详细地分析组织的功能和分子构成,开展一些新技术,并可能使癫痫患者受益。
5.1 fMRI
使用 7T 功能磁共振(7T-fMRI)进行功能连接研究,可以评估脑网络改变,提高术前病变定位。与 3T-fMRI 相比,任务态 7T-fMRI 对 BOLD 变化有更高敏感性,可以改善定位和减少采集时间。同时进行 EEG-fMRI 记录和使用超高场强的薄层 fMRI 可以提高定位癫痫活动相关的皮质(内)血流动力学和层特异性脑节律改变。
5.2 磁共振波谱分析和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
7T-MRI 具有高场强和高光谱分辨率,提高了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在低场强下很难分辨的 GABA 和谷氨酸等分子,从而可以利用 7T 磁共振波谱分析探索神经递质脑网络的概念。作为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一种全脑替代方案,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GluCEST)也被用于癫痫研究。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在 MRI 阴性的颞叶癫痫患者中,癫痫发作相关海马的谷氨酸浓度升高。
5.3 X-核 MRI
X 核-MRI 除了对可见病变外,还可以探测分子和细胞功能障碍。如,钠(23Na)MRI,可以评估人类大脑的离子稳态和细胞活力,将是癫痫成像的一个很好的备选者。既往研究表明,23Na-MRI 对癫痫活动相关的病理过程敏感。
6 总结
该《共识》是基于现有文献和 7T 癫痫专门工作小组的 21 家中心的临床与研究经验,也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技术挑战有待解决,同时在癫痫领域还需要更多的专门优化的(而非临床使用)3T 扫描方案与 7T 扫描序列临床结果的对比,从而分析 7T-MRI 的优势和应用指征,同时 7T-MRI 扫描的参数也需要不断优化,安全性(特别是对植入物的安全性)需不断的模拟实验和临床验证。临床应用中,7T-MRI 对病灶显示和轮廓更好,且更少不确定性病灶。当前癫痫患者应用 7T-MRI 的临床指证:怀疑有病变、但在 3T 不能确定存在病变,或者需要提供更多影像特征的病变。癫痫 7T-MRI 的未来发展方向还包括功能与分子影像等非结构成像技术。
随着我国 7T-MRI 用于临床诊断的日益增加,我们希望此篇《共识》及本解读对临床建立 7T-MRI 癫痫检查方案能提供有用的指导。
解读自:Opheim G,van der Kolk A,Bloch KM,et al. 7T Epilepsy Task Force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7T in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 2020 Dec 22:10.1212/WNL.0000000000011413.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