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保敏, 杨莉, 李玉芬, 徐丽云. PRRT2 相关癫痫的新突变研究. 癫痫杂志, 2021, 7(1): 89-89. doi: 复制
背景 PRRT2 相关的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已在多种阵发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和不同类型的癫痫中被发现。PRRT2 相关癫痫的报道多为“良性”,但 PRRT2 纯合突变可以导致更严重临床表型,包括精神发育迟滞。PRRT2 微小突变相关癫痫的表型异质性较大。PRRT2 相关的 CNV 多为 16p11.2 微缺失,患者间表型异质性亦较大。目前,对于 PRRT2 相关点突变和 CNV 的综合性研究较少。
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测序联合 CNV-seq 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临沂人民医院儿科 2016年-2019 年收治的 492 例起病年龄 <14 岁并考虑遗传性病因的癫痫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和随访,包括癫痫发作类型、起病年龄、治疗过程、生长发育史、既往特殊病史、家族史、智力测验、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抗癫痫药物(AEDs)、癫痫缓解年龄等。每3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一次。排除标准包括非遗传因素引起的癫痫发作,如获得性脑损伤、代谢性疾病,以及临床表型定义的单基因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结果 492 例(男 281 例,女 211 例)患儿起病年龄从生后 1 天到 8 岁不等。32 例(32/492,6.5%)诊断为婴儿良性癫痫(BIE),61 例为热性惊厥加症(FS+),59 例为 West 综合征,41 例为 Dravet 综合征,12 例为 Ohtahara 综合征,4 例为 Lennox-Gastaut 综合征,3 例为 West 综合征,4 例为 Doose 综合征,3 例为儿童失神癫痫(CAE),2 例为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叶棘波(BECT),1 例为早期儿童肌阵挛性癫痫(ECME),29 例因表型非特异诊断为未分类癫痫性脑病,241 例诊断为未分类癫痫。我们在 19 例(19/492,3.86%)患儿中发现 PRRT2 相关突变,男 10 例,女 9 例,6 例为散发,13 例为家系遗传。共检测到 12 个点突变(共 4 种,c.649dupC 为热点突变),4 个全基因缺和 3 个 16p11.2 缺失。其中 3 个点突变位于外显子 2,1 个位于外显子 3,2 个错义突变(c.640G>c/p.Ala214Pro;c.950G>A/p.Ser317Asn),1 个无义突变(c.718C>T/p.Arg240*),1 个移码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错义突变均影响富含脯氨酸跨膜蛋白 2 细胞质结构域。13 个 PRRT2 家系中四代家系 1 个,三代家系 3 个,其余为二代家系,其 6 个家系出现不完全外显现象。19 个家系共 39 例患者,包括 1 例 ECME、1 例热性惊厥(FS)、2 例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病(ICCA)、6 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2 例 BIE、17 例婴儿家族性良性癫痫(BFIE)。所有患者头部 MRI 均正常。癫痫患者发作间期 EEG 显示仅有 1 例出现广泛性棘慢波,5 例出现一过性局灶性放电。5 例患者发作期监测到局灶性发作,1 例起源于额区,2 例起源于颞区,2 例起源于枕区。除 1 例 863kb 大小 16p11.2 缺失的患儿有轻度语言发育落后,其余患者智力均正常。ECME 表型患儿为 4 岁 7 月龄男性,无特殊家族史或个人史,3 岁 2 月龄以无热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起病,6 个月后发烧时再次出现 GTCS,之后出现频繁肌阵挛发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 PRRT2 杂合突变(c.640G>C,p.Ala214Pro)。患儿对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和氯硝西泮等多种 AEDs 均不敏感。多数患者均对丙戊酸钠或奥卡西平有效。
结论 PRRT2 相关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是新发的,多数是家系遗传。PRRT2 相关突变包括点突变、全基因缺失和 16p11.2 缺失,微缺失突变多为新发。PRRT2 突变的临床谱包括 BIE、BFIE、ICCA、PKD、FS 和 ECME,其中在 ECME 中发现 PRRT2 突变是国内外首次报道。本研究扩大了 PRRT2 相关癫痫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表型谱。
摘译自:Yang L,You C,Qiu S,et al. Novel and de novo point and large microdeletion mutation in PRRT2-related epilepsy. Brain Behav,2020,10(5):e01597.
背景 PRRT2 相关的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已在多种阵发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和不同类型的癫痫中被发现。PRRT2 相关癫痫的报道多为“良性”,但 PRRT2 纯合突变可以导致更严重临床表型,包括精神发育迟滞。PRRT2 微小突变相关癫痫的表型异质性较大。PRRT2 相关的 CNV 多为 16p11.2 微缺失,患者间表型异质性亦较大。目前,对于 PRRT2 相关点突变和 CNV 的综合性研究较少。
方法 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测序联合 CNV-seq 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临沂人民医院儿科 2016年-2019 年收治的 492 例起病年龄 <14 岁并考虑遗传性病因的癫痫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和随访,包括癫痫发作类型、起病年龄、治疗过程、生长发育史、既往特殊病史、家族史、智力测验、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视频脑电图(VEEG)、抗癫痫药物(AEDs)、癫痫缓解年龄等。每3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一次。排除标准包括非遗传因素引起的癫痫发作,如获得性脑损伤、代谢性疾病,以及临床表型定义的单基因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结果 492 例(男 281 例,女 211 例)患儿起病年龄从生后 1 天到 8 岁不等。32 例(32/492,6.5%)诊断为婴儿良性癫痫(BIE),61 例为热性惊厥加症(FS+),59 例为 West 综合征,41 例为 Dravet 综合征,12 例为 Ohtahara 综合征,4 例为 Lennox-Gastaut 综合征,3 例为 West 综合征,4 例为 Doose 综合征,3 例为儿童失神癫痫(CAE),2 例为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叶棘波(BECT),1 例为早期儿童肌阵挛性癫痫(ECME),29 例因表型非特异诊断为未分类癫痫性脑病,241 例诊断为未分类癫痫。我们在 19 例(19/492,3.86%)患儿中发现 PRRT2 相关突变,男 10 例,女 9 例,6 例为散发,13 例为家系遗传。共检测到 12 个点突变(共 4 种,c.649dupC 为热点突变),4 个全基因缺和 3 个 16p11.2 缺失。其中 3 个点突变位于外显子 2,1 个位于外显子 3,2 个错义突变(c.640G>c/p.Ala214Pro;c.950G>A/p.Ser317Asn),1 个无义突变(c.718C>T/p.Arg240*),1 个移码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错义突变均影响富含脯氨酸跨膜蛋白 2 细胞质结构域。13 个 PRRT2 家系中四代家系 1 个,三代家系 3 个,其余为二代家系,其 6 个家系出现不完全外显现象。19 个家系共 39 例患者,包括 1 例 ECME、1 例热性惊厥(FS)、2 例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病(ICCA)、6 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2 例 BIE、17 例婴儿家族性良性癫痫(BFIE)。所有患者头部 MRI 均正常。癫痫患者发作间期 EEG 显示仅有 1 例出现广泛性棘慢波,5 例出现一过性局灶性放电。5 例患者发作期监测到局灶性发作,1 例起源于额区,2 例起源于颞区,2 例起源于枕区。除 1 例 863kb 大小 16p11.2 缺失的患儿有轻度语言发育落后,其余患者智力均正常。ECME 表型患儿为 4 岁 7 月龄男性,无特殊家族史或个人史,3 岁 2 月龄以无热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起病,6 个月后发烧时再次出现 GTCS,之后出现频繁肌阵挛发作,全外显子测序显示 PRRT2 杂合突变(c.640G>C,p.Ala214Pro)。患儿对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和氯硝西泮等多种 AEDs 均不敏感。多数患者均对丙戊酸钠或奥卡西平有效。
结论 PRRT2 相关基因突变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是新发的,多数是家系遗传。PRRT2 相关突变包括点突变、全基因缺失和 16p11.2 缺失,微缺失突变多为新发。PRRT2 突变的临床谱包括 BIE、BFIE、ICCA、PKD、FS 和 ECME,其中在 ECME 中发现 PRRT2 突变是国内外首次报道。本研究扩大了 PRRT2 相关癫痫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表型谱。
摘译自:Yang L,You C,Qiu S,et al. Novel and de novo point and large microdeletion mutation in PRRT2-related epilepsy. Brain Behav,2020,10(5):e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