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陆璐, 熊维希, 刘丹, 刘靓, 杨丹, 李念, 慕洁, 郭建, 李为民, 王刚, 高慧, 张颖颖, 林岷涛, 陈蕾, 沈丝丝, JosemirW. Sander, 罗建飞, 陈胜利, 周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及其危险因素: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癫痫杂志, 2021, 7(2): 187-188. doi: 复制
背景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被首次报告以来,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该疾病由新型冠状病毒,即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2020 年 3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了该病毒感染引起的综合征为“大流行”(Pandemic)。根据 WHO 在 2020 年 4 月 7 日的统计报告,当时全球已报告了超过 120 万例确诊病例,及超过 7.2 万死亡病例。早期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感染所有年龄段人群,在重症患者,将导致呼吸困难、低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性休克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对癫痫患者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此前并无证据解答癫痫患者是否有较高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以及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病程中,是否可能会发展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引起急性期症状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及风险。
方法 该项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进行前得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0[100]号)。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湖北武汉市、重庆市及四川省三地的 42 家官方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医疗单位,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分院(华西团队所在病房)、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及四川省指定的新冠定点医院(详细列表可参加附录 S1)。研究纳入了 2020 年 1 月 18 日起至 2 月 18 日期间,连续纳入了上述参与医院中出院或死亡的全部新冠患者。患者的诊断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标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毒核酸检验均呈阳性。纳入患者按照上述国家诊疗标准,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合并为重症组,轻型和普通型病毒合并为轻度组进行数据分析。出院时的情况为临床治愈或死亡。共计 11 名神经科医师应用标准的病例报告表参照所有纳入患者的电子病例进行了详细审查,主要提取了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病程、并发症、治疗经过及急性痫性发作相关危险因素的数据。急性痫性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定义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TBI)、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休克、缺氧、严重的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败血症、接触高危药物或有毒物质等。
结果 研究共自参与医院连续纳入了 304 例确诊新冠患者,主要来源于四川省(174 例),其次为重庆(81 例)和武汉(49 例)。共发现 10 例死亡病例,病死率在武汉为 6.1%(3 例)、重庆为 4.9%(4 例),而在四川为 1.7%(3 例)。在 108 例重症组患者中,47%(51 例)应用机械通气,19%(16 例)应用镇静剂治疗。除外镇静剂作用,296 例患者的意识状态未见明显异常。8 人存在脑病症状,1 例昏睡,1 例谵妄,6 例昏迷。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反应,上述 8 人中未发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但由于考虑接触传染风险,所有患者并未行常规或长程脑电图检测。
研究纳入患者中未见合并癫痫者,住院期间无人发生任何痫性发作、高热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2 例患者出现了可疑发作,但后续诊疗证实其中 1 例为急性应激反应,另一例为低血钙抽搐。
例一 女,32 岁。其病例报告其出现了双侧身体的痉挛,伴有口角歪斜,无意识障碍,约持续 1 分钟。后续对其的神经心理评估考虑患者出现急性焦虑,并应用奥氮平、帕罗西汀及地西泮治疗。后续未出现类似发作。
例二 女,65 岁。入院后 2 小时内双侧四肢肌阵挛样动作,无意识障碍,后续诊疗中发现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及低钙血症。而在代谢紊乱纠正后,未在出现类似发作。
尽管未见临床痫性发作,有 84 例患者(27%)报告了可能引起痫性发作的系统性或神经系统相关的风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缺氧。未观察到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定义标准的严重电解质紊乱,但存在较多诊断为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低钾血症 40 例,低钠血症 34 例,低钙血症 22 例。多数患者的尿素,肌酐和血清葡萄糖水平较为稳定。在两名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中肌酐水平显着增加。该队列还发现 1 例颅脑外伤伴硬膜外血肿,脑挫伤和颅底骨折。5 例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3 例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引起的休克。94 例中应用了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抗生素为莫西沙星(n=53,17%)、哌拉西林舒巴坦钠(n=30,10%)和第三代头孢菌素(n=21,7%)。
结论 这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没有发现急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发生,但大量患者存在急性症状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这为新冠肺炎与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中未发现癫痫患者,目前也无证据证明癫痫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数据提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发作的风险较小,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痫性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痫性发作可能,需要早起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发作风险。病毒感染本身以及其导致的危险因素都未提示新冠病毒患者中出现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的重大风险。但仍需进行长期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探索新冠感染后癫痫或痫性发作的发病风险是否升高。
摘译自:Lu L,Xiong W,Liu D,et al. New onset 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 and risk factors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Epilepsia,2020,61(6):e49-e53.
背景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被首次报告以来,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该疾病由新型冠状病毒,即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2020 年 3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了该病毒感染引起的综合征为“大流行”(Pandemic)。根据 WHO 在 2020 年 4 月 7 日的统计报告,当时全球已报告了超过 120 万例确诊病例,及超过 7.2 万死亡病例。早期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感染所有年龄段人群,在重症患者,将导致呼吸困难、低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性休克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对癫痫患者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此前并无证据解答癫痫患者是否有较高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以及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病程中,是否可能会发展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引起急性期症状性痫性发作的发生率及风险。
方法 该项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进行前得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0[100]号)。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湖北武汉市、重庆市及四川省三地的 42 家官方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医疗单位,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分院(华西团队所在病房)、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及四川省指定的新冠定点医院(详细列表可参加附录 S1)。研究纳入了 2020 年 1 月 18 日起至 2 月 18 日期间,连续纳入了上述参与医院中出院或死亡的全部新冠患者。患者的诊断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标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毒核酸检验均呈阳性。纳入患者按照上述国家诊疗标准,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合并为重症组,轻型和普通型病毒合并为轻度组进行数据分析。出院时的情况为临床治愈或死亡。共计 11 名神经科医师应用标准的病例报告表参照所有纳入患者的电子病例进行了详细审查,主要提取了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病程、并发症、治疗经过及急性痫性发作相关危险因素的数据。急性痫性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定义包括:急性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TBI)、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休克、缺氧、严重的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败血症、接触高危药物或有毒物质等。
结果 研究共自参与医院连续纳入了 304 例确诊新冠患者,主要来源于四川省(174 例),其次为重庆(81 例)和武汉(49 例)。共发现 10 例死亡病例,病死率在武汉为 6.1%(3 例)、重庆为 4.9%(4 例),而在四川为 1.7%(3 例)。在 108 例重症组患者中,47%(51 例)应用机械通气,19%(16 例)应用镇静剂治疗。除外镇静剂作用,296 例患者的意识状态未见明显异常。8 人存在脑病症状,1 例昏睡,1 例谵妄,6 例昏迷。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反应,上述 8 人中未发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但由于考虑接触传染风险,所有患者并未行常规或长程脑电图检测。
研究纳入患者中未见合并癫痫者,住院期间无人发生任何痫性发作、高热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2 例患者出现了可疑发作,但后续诊疗证实其中 1 例为急性应激反应,另一例为低血钙抽搐。
例一 女,32 岁。其病例报告其出现了双侧身体的痉挛,伴有口角歪斜,无意识障碍,约持续 1 分钟。后续对其的神经心理评估考虑患者出现急性焦虑,并应用奥氮平、帕罗西汀及地西泮治疗。后续未出现类似发作。
例二 女,65 岁。入院后 2 小时内双侧四肢肌阵挛样动作,无意识障碍,后续诊疗中发现患者存在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及低钙血症。而在代谢紊乱纠正后,未在出现类似发作。
尽管未见临床痫性发作,有 84 例患者(27%)报告了可能引起痫性发作的系统性或神经系统相关的风险因素。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缺氧。未观察到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定义标准的严重电解质紊乱,但存在较多诊断为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低钾血症 40 例,低钠血症 34 例,低钙血症 22 例。多数患者的尿素,肌酐和血清葡萄糖水平较为稳定。在两名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中肌酐水平显着增加。该队列还发现 1 例颅脑外伤伴硬膜外血肿,脑挫伤和颅底骨折。5 例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3 例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引起的休克。94 例中应用了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抗生素为莫西沙星(n=53,17%)、哌拉西林舒巴坦钠(n=30,10%)和第三代头孢菌素(n=21,7%)。
结论 这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没有发现急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发生,但大量患者存在急性症状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这为新冠肺炎与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中未发现癫痫患者,目前也无证据证明癫痫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数据提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发作的风险较小,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痫性发作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痫性发作可能,需要早起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发作风险。病毒感染本身以及其导致的危险因素都未提示新冠病毒患者中出现急性症状性痫性发作的重大风险。但仍需进行长期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探索新冠感染后癫痫或痫性发作的发病风险是否升高。
摘译自:Lu L,Xiong W,Liu D,et al. New onset acute symptomatic seizure and risk factors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Epilepsia,2020,61(6):e49-e53.